忻州市忻府区东方红学校
6月17日下午,中小学全体班主任在录播室进行了“回望来时路,深耕育人心”为主题的分享活动,大家都各抒己见,分享了本学期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感受。
史春媛老师深刻意识到,班主任工作既是科学,更是艺术——既要以制度规范班级秩序,也要用情感润泽学生心灵。那些曾以为“无解”的困惑,在同伴的经验中找到了新思路;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,在反思中得到了优化方向。未来,她将带着这份沉淀与启发,以更坚定的信念深耕育人沃土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篇章,让每一次教育实践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基石。
展开剩余92%徐连芳老师在矛盾调解、活动组织及家校沟通中,学会用故事引导、放手试错与共情陪伴,深刻感悟育人如育苗,需以耐心与智慧守护童真,让每个孩子在鼓励中绽放。
李琳珍老师认为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室的每一次思维碰撞,都在滋养着育人初心。从化解学生矛盾时学会倾听共情,到主题班会中看见互动的力量,成长在点滴实践中悄然发生。虽仍有家校沟通的难题待解,但那些困惑与反思,恰是照亮前路的星光。愿以热爱为舟,以思考为桨,继续深耕这片育人沃土,陪孩子们奔赴更辽阔的成长天地。
刘青老师回望班主任历程,从初遇学生问题的手忙脚乱,到如今能洞察需求。管理中,从重纪律到关注心理,悟到育人是双向奔赴。以真心换真心,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。未来会以更细腻共情回应学生,且行且思。
参加班主任培训,于雁老师如获明灯指引。培训让她实现三大蜕变:理念上,从“经验管理”转向“科学育人”,掌握非暴力沟通等科学方法;技能上,告别“单兵作战”,学会多元赋能,提升班级管理与家校沟通能力;情感上,从责任驱动升华为使命担当,重识教育价值。她将反思不足,砥砺深耕,助力学生成长。
利军老师认为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。这一年,她与孩子们共同成长:在琐碎的日常中学会耐心,在突发状况中磨炼智慧,在点滴进步中收获幸福。 她明白了,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点燃心灯。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,需要被看见、被理解。而作为班主任,最大的成就是见证他们从怯懦到自信,从依赖到独立。未来,愿继续以爱为底色,做有温度的教育,与孩子们并肩前行,静待每一朵花开。
赵慧芳老师回望教育之路,三尺讲台见证无数晨昏。从初出茅庐的青涩,到从容引导的成熟,每一次备课的精研、每一回与学生的倾心交流,都是对育人初心的坚守。深耕教育沃土,以知识为种,用爱浇灌,看着学生拔节成长,方知这份事业的厚重与荣光,也更坚定继续前行的信念。
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修行。回望来时路,董美林老师曾因学生不完成作业而焦虑,因家长的误解而委屈,但更多的是见证生命成长的喜悦与感动。正如泰戈尔所言:“不是槌的打击,而是水的载歌载舞,使鹅卵石臻于完美。”未来的教育路上,她将继续以爱为犁,以智为光,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,静待每一粒种子破土而出,绽放属于自己的绚烂光芒!
参加班主任沙龙,马秀荣老师收获满满。聆听同行经验,汲取管理智慧,从班级文化建设到学生心理疏导,每一个案例都给我启发。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,让她意识到自身不足。未来,她会将所学融入实践,做更有温度、更有智慧的班主任。
在专业成长上,张钜程老师提到借课题研究,系统探究“双减”下班级作业管理,形成分层设计、弹性调整策略,既减负又保质量;赵老师分享参加班主任技能大赛经历,备赛中打磨班会设计、应急处理方案,专业能力“跳级式”提升,也反哺日常班级管理 。
赵俊美老师作为小学班主任,在育人之路上行走,每一步都满是珍贵的收获。首先是班级管理:从“管”到“引”的蜕变由当初总想用规则管住学生,生硬的约束让班级缺了活力,转变思路,把班级变为“成长共同体”,把管理转化为引领,激活班级的“生命力”,让每个孩子成为班级主人;其次是育人实践:在细节里播撒阳光,关注“微小需求,抓住教育契机,播撒阳光”第三,家校协同:共筑育人同心圈。
管六年级调皮孩子真得动点脑筋!王莲燕老师带过好几届毕业班,总结了些接地气的招儿,分享给大家!1.先问摸清孩子为啥皮。2.和他们“约法三章”。3.给他们找点“正经事”干。4.多夸,使劲夸。5.和家长“打配合”。6.时不时“走心”一下。
时光荏苒,在班主任工作室的这段历程中,郭建英老师从初入时的期待不安,到经学习交流提升能力后,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与蜕变,收获了班级荣誉,也在成员互助中积累了情谊与经验,深刻感悟到了育人真谛,不断更新教育理念,创新育人方法,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。
周成英老师总结说,班主任工作室为我搭建了学习的平台。听了同仁们的一次次分享,让我逐渐成长,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。
本学期,张敬东老师在班主任工作室的系列活动中受益匪浅。读书活动让他汲取教育理论养分,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深化了对个别化教育的理解,圆桌论坛则通过与同仁交流班级管理智慧,碰撞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。这些学习不仅拓宽了育人视野,更让他在学生关怀与班级建设中能以更专业的视角施策,切实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。
班主任工作室的活动让周丽青老师学会了 沟通要有温度,学习要有深度,管理要有巧度。感恩平台与伙伴,未来步履不停,做更智慧、温暖的引路人!
班主任工作室活动使陈彩平老师意识到,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、反思成长。她积极参加了班主任经验分享交流会、读书分享会,秉持学校“以人为本”的办学理念,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,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,同时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,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,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赵彦林老师回望与七年级学生相伴的这一年,有挑战焦虑,也有成长温暖,但在育人实践中让她得到了蜕变。初接班级,学生行为习惯差异大,管理方面难题多,幸得班主任工作室前辈们的帮助,认识到生硬的管理远不及情感共鸣有效。未来,她将继续以匠心耕耘、用爱浇灌,陪伴学生奔赴更美好的明天。
彭伶俐老师通过多次专题培训,读书沙龙,经验交流,系统地学习并积累了班级管理,家校沟通等理论,有效地提升了作为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。
付丽芳老师在实践中沉淀教育智慧 1. 班级管理:从“规范约束”到“自主成长”2. 学生教育:从“问题解决”到“心灵对话”3. 家校合作:从“单向沟通”到“协同育人”4. 教育理念的迭代。5. 面对突发事件时,我从最初的慌乱无措,到如今能冷静分析、灵活应对。
通过工作室活动的交流与研讨,智新梅老师认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。从教育理论的研读,到优秀案例的借鉴,每一次学习都能注入新的能量,让她在班级管理、学生指导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,实现从经验型班主任向专业型班主任的转变。
在研讨中,王慧琴老师学习到同伴们创新的班级管理经验、家校共育案例,尤其是有经验的优秀老师以及有热情有想法的年轻老师的现身做法,为她打开了新思路。反观自身,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系统性规划,学生个性化指导也存在不足。未来她将把研讨所学转化为实践,优化班级活动设计,建立更精准的学生成长跟踪机制,与工作室成员保持深度交流,共同提升育人实效。
在工作室活动中,赵月霞老师通过听各位班主任们的分享和研讨,还有心理学研究会召开的“心能量 新未来——向心而行”论坛会的分享。她突破了以往“闭门造车”的局限,过去处理学生矛盾时,她常凭借直觉和经验,虽能解决问题,却缺乏系统性,通过班主任分享中的学习,结合心理学知识剖析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,意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。班主任工作室活动赋予她的,不仅是过去的成长,更是面向未来的底气。她将带着这份经验与感悟,继续深耕班级管理,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。
焦美香老师总结说,工作室为自己搭建了优质的学习平台。同仁们一次次的分享,如同一盏盏明灯,照亮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困惑。通过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,学会了用更专业的视角去分析学生问题,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。同时,与工作室成员的交流研讨,也让她看到了不同的班级管理思路。大家分享经验、碰撞思维,促使自己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,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班级事务。
董永聪老师通过参加班主任工作室活动。对班主任工作的理念、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一、教育理念的更新。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,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,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。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,要学会通过倾听、共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,而非简单说教。二、管理方法的优化。采用“正向激励”“规则共建”等方式,既增强学生认同感,也能培养责任感。三、家校共育的突破。注重“非暴力沟通”技巧,更注重与家长建立合作而非对立的关系。
作为班主任,李飞老师始终相信,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,只要用心去发现和培养,他们都能成为未来的希望。因此,他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班级氛围,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。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,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,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。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,他能继续秉持“用心带班,以爱育人”的理念,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活动最后,校领导作总结发言, 张计青主任说今天的“回头看”活动,既是对本学期工作的梳理,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。希望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保持创新活力,策划更有针对性的活动;加强团队协作,打破学科壁垒。也请大家多提建议,共同把工作室建设得更好!
发布于:山西省国财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